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有声朗读) - 听听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有声朗读)

来源:中工网
2023-07-24 13:26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作者:杨金金

朗读:田方方


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书的名字跟我那时的心情截然相反,毫不犹豫的把它带回家,寄希望于它能把我从糟糕的情绪中拉回现实。这本书收录众多知名作家的近50篇佳作,他们彼此间行文风格各有千秋,但都用自己的笔尖记录着属于自己的烟火气息,文章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稀松平常的故事处处透露着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平静又美好,让人心生悸动。

人生真正的幸福,都在这本书里。

它告诉我,要好好儿活、有趣地活着。读《人间》,不难发现史铁生努力生活的动力:十几个老同学凑钱给他买手摇车、街坊做弹簧床送给他、邻居奶奶为他做棉裤、陕北农民寄粮票到北京......太多的温暖和鼓励把他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尽管如此,对于疾病缠身的史铁生来说,活着仍就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母亲喜欢花,总想推着他去看看北海的花儿。但双腿瘫痪后的他,脾气暴怒无常,不愿出门,时常大喊,“我可活着什么劲!”母亲总会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最终,母亲还是先走了,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牵挂:“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北海的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他和妹妹也都懂得母亲未说完的那句话:你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它告诉我,死亡你不要骄傲,人间种种美好,不断不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生必有死,这是生命长河永恒的主旋律。朱自清在《给亡妇》的一声“谦”,肠已断千回,他说“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到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是如此的。”这一封信,作者永远寄不出,妻子永远也收不到,但那刻骨的相思至真至挚散落人间。《韬奋的最后》中郑振铎先生追记邹韬奋先生最后进行战斗直至病逝的事迹,韬奋的最后,虽然身体极度虚弱,但精神却无比踔厉,作为《生活》周刊主编,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这种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被誉为“韬奋精神”,永远闪耀。而面对疾病,老舍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九十二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在病中住院期间把对生和死的联想和参悟都写在了《死的浮想》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大家相继而去,死亡把一些鲜活的躯体变成了冰冷的名字,以至于余光中先生在《死亡,你不要太骄傲》中说:“死亡,你把这些不老的老头子摘去干什么”。可任你是再了不起的天才,也逃不过死亡,这是每一个人的宿命。面对人生,我们无法掌控它的长度,但却可以延展它的深度,在有限的生命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轻松愉悦的步伐走出自己的一路繁花。

它告诉我,最是难忘,一碗人间烟火。大自然四季更迭,花花草草岁岁枯荣,没有谁能留得住时间,但可以选择珍惜当下,像朱自清一样细心感受春之盎然,绿草红花、轻风流水,满是希望。无论是枸杞、槐花,还是海棠花,抑或是林徽因笔下的梅花都仿佛有了人的情感,忽觉世间万物自有可爱之处。让人向往的还有汪曾祺提到的端午的鸭蛋、狮子头、东坡肉,蘸着镇江醋,加些嫩姜丝,吃上一口镇江肴蹄,幸福的感觉也许就在这一碗人间烟火中。生死之外,虽都是小事,但也正是从周边的烟火小事中,寻得了自在与从容。

人生真正的幸福,其实不过万家灯火的温暖与柴米油盐的充实。生活在这个社会,工作、生活、家庭中的角色不断的叠加,无形之中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但也总有人把这纷繁嘈杂的生活过成了诗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知名作家的笔下的生活,也不过是日出日落、花草山河,他们的生活也是那么的稀松平常,但又清醒美好,处处透露着对生命和生活的敬畏和眷恋。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所写,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为何眷恋?

因为这世间有你想见的人,有与你牵绊的风景和万物。

(中国铁建职工e家)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