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蒋厂:挥洒汗水和智慧扮靓城市风貌

来源:中工网
2024-05-07 14:24

两手油污,一身汗水,来自北京环雅丽都投资有限公司西城第二环卫分公司的维修工蒋厂,秉承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辛勤的汗水、朴实的行动装扮城市。他于2018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2021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苦练技术 扎根环卫二十载

2003年,蒋厂从老家河南来到北京打工。从偏僻的乡村来到繁华的城市,年轻的蒋厂兴奋过、迷茫过,工作也换了几次,只是干的时间都不长,直到2004年,他踏入了环卫行业。那时的他也没想到,在这个行业,他一干就是20年。

最初,蒋厂找到了一份环卫设备的维修工作。“虽然当时接触到的车型比较少,但是也挺开心的,因为我在中专学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这工作对口。”他说。

几年以后,蒋厂来到了环雅丽都公司的前身西城环卫,也是从那时起,他的专业技术得到了真正的磨炼,有了大幅度提升。

蒋厂所在的环雅丽都二分公司主要负责长安街、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等重要区域保洁保障,参与保障的环卫车辆达100多辆,包括了清扫车、洗地车、水车等各类车型。

“刚过来的时候,也确实有点懵,因为我们要负责单位所有机动车的维修和保养,但是很多车型都是我以往没有接触过的,我确实不懂,而且一直请教别人也不行,大家手头的工作都很多。我就私下里自己多学,一方面,上班的时候,找到机会就守在老师傅们的旁边讨教;另外一方面,我拼命补充基础知识,自学了液压知识、机械知识、电路知识等。”他说。

日常工作中,蒋厂和同事们工作量不仅大,而且繁琐。如何能做好这份工作?蒋厂选择从点滴做起,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出车前,我会对车辆进行认真检查,并对车辆容易出故障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为司机修好车、修放心车。”他说。

就是凭着这股刻苦钻研、踏实肯干的劲头,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成为了同事们公认的技术能手。

应急抢修 倾情付出无怨言

怀着满腔的热情,蒋厂投入到了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天气,也不管是什么时间,他都能随叫随到。尤其是在夏季防汛以及冬季铲冰扫雪等关键的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市民的财产安全和出行安全,他义无反顾投入其中,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解决急活、难活以及突发事件,展现了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模范风采。

7月的北京,酷热难耐。一天,蒋厂刚要下班,就得到消息,一辆洒水车因为故障无法行驶,已经“趴窝”了。他不顾工作一天的疲惫,马上赶到现场,准备对故障车辆进行抢修。洒水车趴窝的地方,没有检修沟,为了进行故障排查,需要蒋厂躺在车下进行检查。当天的气温已经达到三十八摄氏度,而经过一整天的蒸烤,没有阴凉遮挡的地表,温度接近五六十摄氏度。蒋厂试了几次,每次刚躺下,都因为地面温度太烫,不得不起身。眼看着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他灵机一动,接了一大桶凉水泼在地上,瞬间地面滋滋作响,还不时冒出几个泡泡。这时,地面的温度终于降下来了。蒋厂抓紧躺下抢修,随着时间一分一秒逝去,他仰着的脖子硬了,脸也涨红了,最终完成抢修,洒水车又可以工作了。

蒋厂小心地从车底钻出来,已是满头大汗、两手油污,后背的衣服也早被汗水和泥水湿透,他却没有一句怨言,而是满脸的自豪。

蒋厂在环卫行业工作20年来,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时常发生,但他说,最难忘的还是参与服务保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的经历。

“当时,我们班组只有两个人参与了阅兵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相当荣耀和自豪的。从阅兵开始前三天起,我们就全天候驻扎在国家大剧院周边的胡同里了。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环卫保障车辆,顺带收集可能产生的垃圾。有一天傍晚,刚过饭点,一辆垃圾压缩车刚启动要开始工作却突然坏了。我们正好就在附近,连忙跑去检查,在检查了高压泵、刮板等位置后,初步判断是控制程序出现了问题。再次排查,发现出现故障的位置就位于主驾驶座位后面。那里有电脑控制程序的模块开关,我判断是驾驶员坐上去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身后的那个模块,于是我们只用了十分钟就让垃圾压缩车恢复了工作。”蒋厂说。

革新技术 积极践行工匠精神

除了技术过硬,蒋厂还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在工作闲暇之余,他在修旧利废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他会把拆卸下来的老旧配件重新修理,拼凑成可以使用的材料。与此同时,他还在公司创新工作室的支持下参与了许多技术改革以及创新项目。

洗地车是环卫行业很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车型。传统的洗地车开展冲刷作业的时候,需要工人跟在水车后面,拖着十余米长的水管工作,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严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蒋厂提出了改装水车冲刷装置的想法,得到了班长和领导的大力支持。

蒋厂不断研究,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一个可行方案,那就是给水车安装摆臂冲刷装置。“其实,就是在水车车顶中部加装一个旋转伸缩吊臂,将输水管置顶。以前,水管作业时都在车后,司机看不到。现在,水管改到了前方,水车司机可以看到冲刷作业的进度,从而精准把握车速和作业线路,避开护栏,绕开堵点,同时加装交通警示标示,可以有效绕开行人和非机动车。”蒋厂解释说。

蒋厂介绍,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克服了技术力量薄弱、缺少机械加工设备等种种困难,设计制作全部由他们自己完成。“我想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实践吧。”

这些年,蒋厂和创新工作室的同事们参与改革和创新的项目包括道路路沿清洁装置、道路防护栏隔离墩自动冲洗装置、车辆液压系统防泄漏自动报警装置、新式电动清洁拖布车等,这些项目不仅获得了西城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同时还有不少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这些自主创新项目的研发投产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工作效率,减轻了环卫作业的劳动强度,推动了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进程的进步。

(劳动午报记者陈曦)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